宿 迁 市
校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建 设 方 案
建设学校: 宿迁技师学院
依托系部: 机 电 工 程 系
基地名称: 机电技术应用实训基地
项目负责人: 杨 仓 军
制 定 日期: 2020年5月18日
机电系“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改革精神,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中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而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我校地处开发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开设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本土资源。为有序推进机电专业在“三教”改革、课堂教学、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内涵等方面改革和完善,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机电技术应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一、”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
按照省教育厅关于省级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立项的有关文件精神,在我校机电类专业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宿豫地区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各方面实训需求的情况下,努力将机电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成为以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四层次能力递进的实训体系,按照单项基础技能的训练、校内生产性实训、高中级单项技能提升训练和校内外生产性顶岗实训四个层次,并辅助以技能创新训练,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性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力争建成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的实训基地。为此,将建设1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6个专业实训中心、1个科技服务平台和1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建设中按照不同专业特点进行分类,构建不同的专业实训中心,重点加强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形成递进式四层次实训体系。 通过联合宿豫市内相关机电类制造企业,重点大力开展生产性实训;通过添置和更新部分仪器设备,确保实实训工位;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及更新率,提升我校机电技术实验实训的硬件条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立开放式、共享式和创新型的实训场所,构建机电技术实训基地教学示范平台,在宿豫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内发挥辐射作用。 围绕学校现有机电实训基地各实训室、区的设备配置,将深入考察调研多家企业和校校,并聘请企业和高校的专家进行论证,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联合宿迁地区企业有效开展生产性实训。实训基地在建设时将坚持企业标准建设基地,无论是厂房设计建造,水电气的排布,还是设备规格和价值,都和企业标准接轨,学生学到的技术就是企业用到的技术,实现学校和企业在技能技术上无缝对接。以生产型设备为主导,旨在为学生营造与企业真实或相近的生产环境,既能满足机电类专业实训,又能达到或接近生产,全面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职业素质。 因此,我校在制订该项目规划建设上,本着按企业要求制订培养目标,按培养目标设置实验室、实训室项目。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将建成由来自于企业一线生产经理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机电类专业指导委员会。本项目实验实训仪器设备建设,主要培养机电类专业群学生,并可在宿豫地区进行推广,彰显我校在机电技术专业方面的专业优势,提升我校在机电技术类专业的专业特色。 |
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
以机电技术实训基地建设为核心,带动机电类专业群的发展,实现各专业实训条件的全面协调发展。围绕机电类专业群,依据“生产性、仿真性、共享型”一体化建设标准,真正做到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一致性和专业基础实训与顶岗实习的衔接性,与行业、企业共同建设集“专业实践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四大功能于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新增或扩建多个融“教、学、做”于一体、多功能、综合性的校内实习实训场所;逐步实现“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专业教学建设目标。 力争在1-2年内完成我校省级机电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已有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与企业共建的二期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深度建设,通过构建紧密联系地方产业经济特色的机电类专业实训中心,贴近生产实际,努力成为服务对象广、专业实力强、管理水平高、示范作用大的生产一线高级技能型机电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二期与企业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成后,将可以至少为学校节省实训耗材30万元,为企业配套加工预计可实现年增产值800万元,年增利润95万元,校内受益学生数每年可达500余人,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此外,构建的六大类专业实训中心(见建设方案)所包含的24个实训室可以同时为1500左右人次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服务,50左右人次的机电技术创新训练服务,完全可以满足机电专业群在校学生、社会培训人员、企业科技服务、与兄弟校校资源共享等方面的需求,具有较大的教学辐射能力。 将职业资格证书融入课程教学体系,以学生最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搭建新型的实训平台,构建系统性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成绩考核校内外相结合。至2021年,使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8%,学生在校期间实现校内生产性顶岗实习三个月,校内生产性实训占整个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达到60%以上。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工学结合为主要形式,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兼职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实训教学基础文件,实行实训室开放式管理。 |
三、”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举措 |
1.围绕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学做交替”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所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结合省市技能竞赛要求,组织教学骨干教师开展专业调研,编制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同时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与职业文化引入基地。务实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及基地建设的专项论证会议,完善建设方案,确保方案科学合理。 2.依托学院地理优势,以宿迁五大工业园区为资源平台,校企合作,创新“职业情境,项目主导”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基于加工产品开发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项目载体,能力递进”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训条件,打造“懂技术、会教学、擅应用”的专业教学团队。 3.构建功能完善、资源共享,融教学、培训、鉴定、服务、生产“五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建立基地管理运行制度,对实训基地采用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的开放管理体制 ,最大限度地利用实训基地资源,积极开展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
四、”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内容 |
主要建设内容(含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机电专业教学”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在今后的建设工作中,将秉承“教学做合一,学思用兼善”的实验教学理念,各专业与实践基地深度融合,完善“基础训练型实验——专业提高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四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进一步明确“以基础训练型实验为平台,专业提高型、综合设计型实验为核心,研究创新型实验为龙头”的发展思路,使”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将“人才服务社会”的观念落到实处。围绕学院现有机电实训基地各实训室、区的设备配置,将深入考察调研多家企业和院校,并聘请企业和高校的专家进行论证,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联合宿豫地区企业有效开展生产性实训。实训基地在建设时将坚持企业标准建设基地,无论是厂房设计建造,水电气的排布,还是设备规格和价值,都和企业标准接轨,学生学到的技术就是企业用到的技术,实现学校和企业在技能技术上无缝对接。以生产型设备为主导,旨在为学生营造与企业真实或相近的生产环境,既能满足机电类专业实训,又能达到或接近生产,全面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职业素质。 在市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立项建设期间在主要开展工作如下:
1.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总投资365万元) 对现有与可成科技(宿迁)有限公司共建的一期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扩建;二期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格力大松(宿迁)生活电器有限公司共建,累计达到4000平方米(利用学校现有生产厂房),提高技术含量、扩充实训岗位,以提高技能鉴定等级,扩大职业化培训规模。由企业出资200万元,宿豫区财政补助100万元,学校配套出资65万元。 2.数控加工实训中心(总投资:296.3 万元) 数控加工车间(扩建,投资163万元) 购置数控车床10台、数控铣床2台、工具磨床2台,满足机电、数控、模具专业学生的数控实训需要,满足对外培训及考证的需要。 3.电子线路安装与调试实训室(总投资:65.42 万元) (1)电子线路学测考试平台购置(扩建,投资37.60万元) 购置配备20台学测平台,满足机电学生学生学测考试需求。 (2)机械CAD考试用机(新建,投资27.82万元) 购置学测考试用机46台、需安装中望软件和CAD软件,所需内存≥6GB,硬盘≥500GB,主频≥2.0GHZ,台式钻床12台,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创新发展的活动场所。 4.中德AHK考培中心(总投资: 93.22万元) 结合中德AHK(宿迁)职业教育考培中心基地建设标准,购置AHK考试平台7台,电气安装与维修168型1台,钳工操作平台36个,用于AHK考试1、2用。 5.智能制造实训生产线(总投资: 280万元) 校企联合投建智能制造生产线一条,包含建模用机2台,UG/pre等软件、立体仓库、机械手臂3台(6轴已有)、导轨(第7轴)、加工中心1台(已有)、数字三坐标测量仪1台,电火花成型机1台,数控立式液压冲床,冲压成型模具标准模架以及相关配套产品。 6.师资培训项目(总投资: 50 万元)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进修深造、专项培训,聘请企业兼职专业带头人、企业兼职骨干教师,建设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 |
五、“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推进计划 |
(一)教学条件建设 1.2020 年 5月—2020年 12 月:投资约 158.42万元,购置电气线路安装与调试、机械CAD机房、AHK考试平台等相关专业实验室的硬件设备; 2.2021 年 1 月—2021 年12 月:投资约 180 万元,购置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智能制造实训设备、机械手臂ABB等相关专业实验室硬件设备,完成软硬件安装、联网测试等; 3.2022年 1 月—2022 年12 月:投资约 100万元购置信息视觉系统、网络设备、实物情景模拟实验等相关专业实验室硬件设备;完成软硬件安装、联网测试等。 (二)实践教学建设(含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1.2020年5月-2020 年 12 月: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所设实验实训课程分期立项建设;建立智能制造实践基地群,重点做好联合培养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培养方案的落实与完成。 2.2021年 6 月前:完成自编实验校本教材或讲义 8-10 册,出版《智能制造技术基础》等2本教材,提升教材建设水平。 3.每学年开展”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评估,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4.建设周期中力争申报省市级创新项目 5-10 项,积极将教师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 5. 校企共建“格力大松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科学共建“自动控制及智能自动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完善其产教研学一体化服务功能,更好满足校企双方需求。①校企成立二级学院。在相关法律、法规允许前提下,企业以学院专业系、部为基础,参照独立学院运作模式,参与办学,办学效益按投入成本按比例分成,为自身和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学院借助企业提供相关设备或资金共建学院的实训室,增强实训实力;企业可以利用学校实训设备、场地和实习学生进行加工生产,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利润;学生可以提前接触生产过程,更早、更好的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③订单培养(兼顾招工、招生、培训)。校企联合制定招生招工方案,制定三方协议。企业从产品工程、制造工程、设备保养维修以及生产管理岗位进行储备干部培养,在智能制造、数控加工、机电设备安装与维护、光电仪器制造与维修、工业机器人等相关专业的生源中,通过甲乙双方宣传,40人即组建订单班,在中专及大专生源中分别组建两个或两个以上订单班,由甲乙双方代表共同协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兼顾企业用人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