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豫中等专业学校
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阶段成果
1.管理体制成果
机电技术实训基地作为校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行系部主任负责制,面向全校安排实训项目,保证了资源共享和实践教学的顺利完成。生产性实训基地由系部主导,校企共建、共管。基地的设备操作、管理、安全均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保证了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教学管理有计划、有大纲,并有督查考核制度,基地运行呈良好状态。基地运行学校按制度规定每学期拔付维护与耗材经费,保证基地的正常运转。
与可成科技(宿迁)有限公司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具体由机电系1名副主任具体负责,全面构建了与企业合作进行生产性实训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与生产有关的工艺控制、质量检验、生产调度、人力资源管理等制度,实现了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高度融合。
由系部专门派出的老师和可成科技(宿迁)有限公司教育事业部成员共同组成了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日常管理机构,制定了岗位主要职责并实施。此外,制定了生产性实训教学大纲,并联系机电专业群的实践教学改革。
生产性实训过程中的教学有三大特点:一、理论与实践完全融合,做到边做边学。二、采用动态教学法,实行每天跟踪调查,根据实践情况组织集中理论教学。三、教学过程始终贯彻安全意识、工程意识与职业意识。
生产性实训过程中的学生管理工作是能否取得实训成效的关键。“零距离”就业的标准不仅仅是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知识只能解决知道什么、技能只能解决会做什么,要解决愿意干的问题,还需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理念,具备必需的职业道德。在生产性实训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安全知识缺乏、对人生目标不明确、心理素质差、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企业要求不了解等问题,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解决方法如下:
安全第一:学生安全是基地管理最重要的工作。为将“安全第一”的理念贯输到每一位学生的头脑中,提高安全意识,防止事故的发生,我们规定:“安全考试不通过,不能进入实训现场!”实训第一天,我们首先对学生进行环境引导,让学生了解实训期间,生活、工作的场地、设备,然后采用老师讲解、播放光碟、学员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最后通过应知考试和应会考试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程度。应知考试以书面考试的形式,应会考试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如现场寻找不安全点,为机器设备写安全操作准则等方式,制作成不安全警示图或安全操作准则,张贴于学生实训的场所,让学生时时防范,固化“安全第一”的理念。对于安全考试不合格的学员,我们通过再培训的方式,安全考试合格后,才允许学生进入车间实训。同时,我们将学生的安全与指导老师挂钩。
开发课程:《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智能制造技术基础》、《好员工的标准》、《团队训练》、《机电专业学生典型的职业生涯规划》、《面试知识与技巧》等课程,帮助学生改变不良的意识、心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则,了解企业的要求、了解就业环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和道德观,对生活充满激情,学会感恩,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
制定规章制度并进行宣导: 正确的行为需用制度进行强化,为引导、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了规章制度和激励措施,如“受训人员扣分标准”、“受训人员加分标准”、“每周之星评比办法”、“需提高学员评比办法”、“优秀学员评比办法”、“优秀班组评比办法”、“工具管理制度”等。对学生在实训期间的表现,每周评比并将评比结果张贴于学生实训场所,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实训氛围。
2.开放与共享成果
近年来为社会、行业提供培训、技术服务,每年接待约1000人的实训,开展对外考工培训,提高基地社会效益。近两年为周边企业、学校培训、考工近1000人。并与市劳动局联合承办了宿迁市电子线路安装与维护的技能大赛。
3. 教改成果
获得2019年度省级精品课程1门----《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
出版十四五规划教材1本——《智能制造技术基础》
发表关于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论文15篇;
取得国家专利5项
获得江苏省教育教学改革课题《“订单培养”理念下的机电专业群课程建设研究》《“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2项;
获得6门校级重点项目化课程批准,目前收到了良好的建设效果。
4.科技服务成果
科研开发、技术服务、社会培训作为基地反哺社会的主要功能,自始至终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自基地建设以来,以合作为前提、以产品为纽带、以共赢为目标,单野老师参与江苏铝技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研发的螺丝打头车冲模缺陷检测和控制系统项目,大大降低了企业生的废品率,产生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地教师为校企合作企业天宁机电有限公司提供全面的电连接器产品的设计、零部件数控加工技术、企业管理咨询、科技项目申报等方面的科技服务。基地教师于韶山主持企业横向课题“小型发电机组出线板”并通过宿迁市科技局组织的科技鉴定,于当年实现销售400多万元。张进成老师参与并成功实现了企业提出的“放错垫片自动生产线的智能改造”项目。为了避免工人放置垫片时出现多装、漏装、错装等现象,企业提出了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要求。在垫片放置的工位上设置不同上线产品选择不同档位,所有垫片放在有感应器的柜盒里,运用传感技术和PLC控制技术,如果工人出现少拿、错拿、乱拿等现象时候,就会报警并阻止继续生产。杨仓军老师和江苏铂汇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技术攻关,在数显车刀量角仪、液压气压综合实验台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取得2项技术专利,为企业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提升了质量保证体系水平。
5.实训基地成果
(1)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总投资365万元)
对现有与可成科技(宿迁)有限公司共建的一期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扩建;二期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格力大松(宿迁)生活电器有限公司共建,累计达到4000平方米(利用学校现有生产厂房),提高技术含量、扩充实训岗位,以提高技能鉴定等级,扩大职业化培训规模。由企业出资200万元,宿豫区财政补助100万元,学校配套出资65万元。
(2)数控加工实训中心(总投资:296.3 万元)
数控加工车间(扩建,投资163万元)
购置数控车床10台、数控铣床2台、工具磨床2台,满足机电、数控、模具专业学生的数控实训需要,满足对外培训及考证的需要。
(3)电子线路安装与调试实训室(扩建,投资37.60万元)
电子线路学测考试平台购置(),购置配备20台学测平台,满足机电学生学生学测考试需求。
(4)机械CAD绘图学测考试用机(新建,投资27.82万元)
购置学测考试用机46台、需安装中望软件和CAD软件,所需内存≥6GB,硬盘≥500GB,主频≥2.0GHZ,台式钻床12台,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创新发展的活动场所。
(5)中德AHK考培中心(总投资: 93.22万元)
结合中德AHK(宿迁)职业教育考培中心基地建设标准,购置AHK考试平台7台,电气安装与维修168型1台,钳工操作平台36个,用于AHK考试1、2用。
(6)智能制造实训生产线(总投资: 280万元)
校企联合投建智能制造生产线一条,包含建模用机2台,UG/pre等软件、立体仓库、机械手臂3台(6轴已有)、导轨(第7轴)、加工中心1台(已有)、数字三坐标测量仪1台,电火花成型机1台,数控立式液压冲床,冲压成型模具标准模架以及相关配套产品。
(7)机电系产教融合创客空间(总投资:170万元)
项目类型为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本项目以智能制造特色专业、机电专业群专业建设平台以及可成科技(宿迁)有限公司创客基地联盟为依托,通过现有于韶山大师工作室(省级工作室)、机电系创新工作室(校级)的工作基础和管理体制,从课改教改培育、学科竞赛支持、创新产品开发三个维度与可成科技(宿迁)有限公司共同开展“创客空间”建设,探索基于“创客空间”的协同育人新体系。“创客空间”作为本专业开展校企联合培养的重要载体,将进一步促进机电专业与可成科技(宿迁)有限公司的深度融合,以项目联合工作组为运行机制,以现代学徒制为主要教学模式,以工学交替为教学组织形式,以“创客空间”为核心,借助于企业合作及资源共享的优势,将教师科研项目、学生创新实践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实现“教-学-研-创”协同发展。
创客空间配备3D打印机、3D扫描仪、激光切割机、数控机床、积木式机器人等创新条件,配备高性能的电脑,并安装正版的UG、Solidworks等三维造型软件,以及STM32等开源硬件平台。
(8)校企联合共建生产性产线(总投资:1000万元)
联合格力大松(宿迁有限公司)共建生产性产线,学校提供基础基地设施、4000平方的生产性实训场所、专业师资教学团队及顶岗实习学生等;企业根据生产情况及学院教学实际投入生产性实训设备(自动化生产线2条)、生产运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必要的资金投入等800万元。
6.师资培训项目(总投资: 50 万元)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进修深造、专项培训,聘请企业兼职专业带头人、企业兼职骨干教师,建设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