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每年招生控制在2000人左右,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在8000人左右,全面提高生源素质,加强学历提升教育,专业总数控制在30个左右,专业结构合理,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基础性学科专业发展稳定,特色专业优势明显,加强政校企融合发展,顺利完成领航学校建设计划。
二、具体目标
1.招生工作
2021年计划招生2000人,继续拓展3+2,3+3项目,让五年高职发展占据学生主体。
2.就业工作:
加强与外向型、外贸型、跨国型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一大批适应境外工作需要的、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劳动者和职业人才,积极促进学生境外就业。
3.校企合作:
实施“双融合、四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企业(专业)二级学院5个;实施省级以上现代学徒制试点4个;实施“引企入校”工程,建成省产教融合型基地2个、生产性基地3个。
三、推进措施
1.招生工作
(1)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动态专业调整机制,及时优化调整专业结构,着力打造“2+2+1”现代化专业群竞争优势。重点专业或现代化专业群必须拓展1-2所省内知名合作高校,推动重点专业和现代化专业群建设。
(2)继续完善、开发招生录入系统,按专业、按计划完成招生工作;
(3)在保证生源数量的基础上,设置录取分数线,幼师、空乘、艺术表演等专业采取现场面试等方式,不断提高生源质量。
(4)前期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力争一周内完成招生任务。
2.校企合作
(1)聚焦产教融合,构建“双融合、四协同”育人机制
建立校企融合,产教融合,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分工协作的“双融合、四协同”育人机制,通过拓展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聚焦校企合作,创建企业(专业)二级学院
依托学校重点专业或现代化专业群,引进区域知名企业,共同创建企业(专业)二级学院,每个重点专业或现代化专业群至少创建1个企业(专业)二级学院,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发展。
(3)聚焦专业实力,实施“引企入校”工程
依托重点专业或现代化专业群,通过企业办、学校办、学生办等方式,实施“引企入校”工程,积极创办校办厂、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等生产实体,每个重点专业或现代化专业群至少创办1个生产性实体。
(4)聚焦企业名师,引进“企业大师工作室”
依托烹饪、机电、电子商务等重点专业,引进“王品西餐大师工作室”、“京东VR大师工作室”、“北斗汽车电子大师工作室”等,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四、预期成效
招生工作
(1)深入调研,优化专业设置,科学制定每年招生计划。
协同教务处、各系部深入企业调研,优化现有专业设置,不断完善和改进专业结构和层次,拓展与省内知名度较高的公办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力争每一个中职专业学生均可进行学历提升。拟计划招生最低分数线为350分的应届生,全面提高生源素质。
(2)创新思路,强化组织协调,全力做好招生宣传工作。
一是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技术做好招生网络宣传工作,将校园风景、实训条件、教学、住宿及学校重点专业介绍、管理特色介绍等通过全景拍摄制作成开放软件在微信和校园网站上发布,让学生及家长能更便捷、快速了解学校情况;
二是协助各生源学校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在学校建立汽修、烹饪、电子商务、机电、艺术等职业体验中心(实训区),在学生中考前分批次组织生源学校学生开展职业体验,选择有条件生源学校组织部分专业教师深入学校开授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提前进行职业体验,感受工匠精神;
三是培训一批熟悉学校专业特点、办学优势、实训、师资配备的招生宣讲人员,同时引入部分合作企业人员、优秀毕业生代表组建招生宣传队伍,在中考前进入各生源学校组织宣传。
四是组建招生团队,完善《招生工作奖惩考核办法》,加大过程考核力度,确保按计划完成每年招生任务。
2.校企合作
(1)完善合作机制。
各系部按照相关专业分别成立政校行企合作委员会,建立校企融合,产教融合,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分工协作的“双融合、四协同”育人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共同制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产教融合性实训基地,共同开发模块化课程。
(2)拓展合作路径。通过企业独立办、校企共建、学校自办、学生创办等方式,积极兴办各种类型的生产实体,进一步拓展合作路径,为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做优做强专业或专业群奠定基础。
(3)开展互动活动。依托二级专业学院,积极开展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互访、学生和工人身份互换、学生学位与企业岗位互调、校企联谊互动等形式多样的双向交流活动,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发展。
(4)培育重点项目。重点培育电子商务专业、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烹饪与膳食营养、旅游管理与服务等专业,积极完善京东校园馆职能、格力大松生产性实训基地、大众汽修经营性实训基地、京东商学院、王品集团西餐大师工作室等重点项目,不断增强专业办学实力。